德育之窗
德育管理
德育活动
德育风采
学生资助
法治生活
文明表彰

安材学校纪委:建机制 强师德 笃前行

作者:薛刚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 2023-09-13 10:30:03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入脑入心入行,学校党委结合实际科学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校纪委督促各处室、专业部深化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积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强化思想政治基石  筑牢师德师风防线。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教师师德师风培训。一是学校高度重视新进教师入职前培训,对新进教师开展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二是建立科学的学习制度,学校充分利用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会,开展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央、省委和学校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政策文件、课程思政、校史校情以及师德师风专题报告等,系统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三是为新进教师、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打造“青蓝工程”品牌,从思想引导、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四是积极通过微信群转发教育部、省、市发布的违反师德师风典型案例,不定期开展师德警示教育,引导教师以案为戒,筑牢师德防线。

坚持党建示范引领  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重视和强化教师队伍党的建设,用好“学习强国”APP和省内红色资源,提高学习实效性。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行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政治生日”等党建活动。加强学校党支部和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带头意识,丰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增强“四个意识”,争做“四有”好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用自己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把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健全师德典型选树  引领师德师风发展。学校在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挖掘、大力选树教师优秀典型,广泛传播师德正能量,推出了安徽省最美教师周建平、安徽省优秀教师章义成等一大批在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师德典型。学校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类媒体平台、校园展板,广泛宣传学校教师的先进事迹。在师德典型示范引领下,学校优秀教师源源不断涌现。近年来,学校共培养宣城市教坛新星2名,宁国市教坛新星5名,校级教坛新星5名;宁国市骨干教师10名;宁国市教坛新秀4名,校级教坛新秀3名;教师指导学生技能大赛获得市级以上奖项399个,国赛7个,省级奖项124个。

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强化师德师风标准。加强和改进教师评价机制,逐年完善修订《乐仑彩票师德师风考核办法》,提高师德师风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强化师德师风考核结果在教师引进、岗位聘用、推优评先、年度考核等工作的运用。将师德失范行为纳入学校教师期末考核负面清单指标,落实“一票否决制”。完善引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察流程,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表现全面纳入引进教师考察内容,通过电询、函调、走访、网上言论审查、查档等,对教师在理想信念、遵纪守法、教书育人、社会服务等方面遵循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情况进行全面考察。

推进文化铸魂工程,营造风清气正氛围。学校积极参加A类示范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清廉校园等品牌创建工作,组织开展“职教师生心向党 团结奋进新征程”12.9歌咏大赛、党史故事我来讲、“百千万”大家访、观看红色电影、升旗仪式暨国旗下讲话活动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广大教职工爱党爱国爱校热情,浓郁校园文化氛围。同时,校纪委依托学校图书馆,打造校园廉政书屋,推动学校廉洁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敬业奉献,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落实线索核查报告  严格师德失范处置。建立健全师德监督机制,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或邮箱,自觉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与评议,形成自律与他律的合力,预防和减少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发生。学校建立了校纪委、办公室、学生处、教务处、专业部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进一步规范师德失范线索核查与报告工作程序。同时,将各类师德师风违规问题建立分类分级处置机制,并对处置不及时、瞒报漏报等问题,除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外,还纳入到了学校对有关处室考核评价和年度综合考核。


上一条:无

下一条:崇尚科学 反对邪教

校微信公众账号
手机APP
友情链接:

学校地址:宁国市汪溪办事处落花荡路99号  |  邮政编码:242300  |  校办室:0563-4183996  |  招生办:0563-4183967  

 版权所有:乐仑彩票跑路 - 乐仑彩票ios - 饭圈文化是什么意思  |  皖公网安备 34188102000267号   |  皖ICP备05011798号-1  |  技术支持:校信息中心渔之蓝教育软件